林郑发表任内首份《施政报告》为经济民生注新动力
    发表时间:2017-10-13
 

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月11日发表任内首份《施政报告》指出,政府目前坐拥过万亿元财政储备,应有条件“取诸社会,用诸社会”。

  年初竞选时已提出“理财新哲学”的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任内首份《施政报告》,展现施展新风,派钱手松。按《星岛日报》统计,《施政报告》中的新措施开支达675亿元,连同因减利得税率而预料少收的58亿元,总数豪派达733亿元。林郑月娥指出,政府目前坐拥过万亿元财政储备,应有条件“取诸社会,用诸社会”,直言即使政府两年没收入都可以营运得到,“若在这前提下仍都不回馈社会作投资,及解决社会问题,很难被社会接受”。

  罗列政府未来一年政策内容的《施政纲领》,共开列了251项新措施,以及469项持续推行的措施。特首林郑月娥被问到《施政报告》中的新增开支金额时表示,准确数字要待明年《财政预算案》公布,但单计相关措施涉及的非经常开支,已涉及数百亿元。根据《星岛日报》计算,《施政报告》连同《施政纲领》有提及金额的新增一次性政策,开支约为614亿元。经常性开支新增约61亿元,连同下调利得税率而少收的58亿元,新增的经常性承担达120亿元。

  林郑月娥在《施政报告》提出,政府要在经济上更“积极有为”,应担当“促成者”及“推广者”角色,适时投资,为经济注入新动力,政府目前坐拥过万亿的财政储备,认为政府“应更有条件、有智慧地把‘取诸社会’的财政盈余‘用诸社会’”,故提倡采取前瞻性与策略的理财方针,为香港投资,及为市民解决问题,否则自己亦难以向公众解说。

  《基本法》第107条列明,特区政府的财政预算应以量入为出为原则,力求收支平衡及避免赤字,林郑月娥亦主动提到,自己深明有关要求,但强调政府上一次出现财政赤字已是十四年前,加上早前拨归房屋储备金投资回报,政府目前拥过万亿元财政。她再三强调,政府现时的财政情况非常健康,“有财力可以做,担心财赤出现,或是花光储备,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”。

  但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任领导的“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”曾发表报告,预警香港最快2021年便会面对结构性财政赤字,她的“理财新哲学”又是否推翻前财爷的计算?

  林郑月娥回应,有关报告建基于人口老化加剧,以及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停留在平均2%等推算及假设,但基于今年上半年按年实质增长4%及第三季的良好势头,有信心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可高于3.5%,“当经济增长由2%变成3.5%,可以花的钱就多很多了”。

  林郑月娥又批评过去一段时间政府“不是很够胆花钱”,导致很多措施仅以非经常性开支运作,制造不少施政问题,但她否认改变财政运用方向是要推翻任何人的工作,强调每届政府有不同理念,及要应付不同需求,与时并进。她重申只要适时投资,做好“促成者”及“推广者”角色,就能促进经济,“经济好,我们花钱的能力自然更强”。

 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林郑月娥发表《施政报告》后表示,《施政报告》反映政府关爱市民,急市民所急,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。《财政预算案》会全力在资源上配合《施政报告》的措施,令各阶层市民受惠,而今年政府内部的资源配置工作亦采取了较积极进取态度,在开支和人手上都会有较明显的增加。根据最新测算,除非出现非常特殊或不可预见情况,他有信心在中期预测,特区政府的收支仍相当稳健,并保留了万一外围经济逆转时,推出措施来稳定经济的实力。

  (摘自《星岛日报》10月12日报道)